2025年最佳加密货币游戏平台推荐 USDT & BTC支持沈阳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 辽宁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约60%本地新闻(109)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5-10-12 15:53:06

  精选顶级区块链游戏娱乐平台,支持USDT、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支付。畅玩去中心化游戏平台,体验公平透明的区块链游戏应用。立即加入,探索丰富的USDT支付游戏平台,享受安全便捷的加密货币娱乐!

2025年最佳加密货币游戏平台推荐 USDT & BTC支持沈阳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 辽宁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约60%本地新闻(109)

  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截至10月8日15时,国庆中秋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20%。

  飞猪数据显示,辽宁旅游预订量比去年大幅增长,其中当地玩乐预订量同比增长40%。沈阳、大连、锦州、丹东、葫芦岛是最热门城市。

  10月8日,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正式收官。根据携程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沈阳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以沈阳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源地为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天津等城市,而在沈阳游览的热门景区为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沈阳植物园、沈阳故宫、沈阳森林动物园等。

  我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大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全面启动“循迹英雄路 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创新推出大型红色沉浸式情景讲解剧《赤》,以生动的艺术手法引领游客重温中国在民族危亡关头的英勇担当。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精心打造红色情景剧《毕业歌》,以震撼的演出效果实现游客沉浸体验,充分激发爱国情怀。沈阳航空科技馆成功举办“凌云壮志,强国有我”主题活动,系统呈现辽沈地区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战斗机技术进步与航空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23家文博场馆,于10月5日至8日延时闭馆,最晚闭馆时间延至21时,共同营造“博物馆之夜”文化氛围,以历史烛照今宵,丰富公众夜游体验。

  辽宁省博物馆成功举办“点亮团圆——中秋花灯DIY”活动,巧妙融入馆藏文物元素,从辽代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盘中汲取灵感,引导参与者亲手制作花草纸灯笼,以传统手工艺点亮中秋团圆意蕴。沈阳地铁首座非遗主题车站也正式亮相,将唐派京剧、评剧“韩花筱”、十二生肖等非遗元素创新融入公共空间,营造“出行即遇文化,随手可拍经典”的城市氛围。

  盛京大剧院成功举办《百年光影·鎏金岁月——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视听交响音乐会》。大连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同步推出“千年古韵·世纪留声”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庆国庆迎中秋民族音乐会。

  沈阳方特欢乐世界成功举办“盛世狂欢节”,推出五大主题活动。大连熊洞街景区推出“穿越五千年 熊起中国心”系列活动。

  沈阳市成功举办“我心向往的沈阳——2025沈阳市文化惠民演出”暨“家国同庆 月满中秋”皇姑区文化惠民演出,作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文化服务。本溪望溪公园举办“盛世国庆·太极润心”公园惠民展演,推出“与枫共舞 悦动平山”文艺演出系列活动。

  沈阳植物园百合花展集中展出20个品种、5万余株精品百合,打造出绚丽多彩的秋日花海景观。沈阳三农博览园举办“金秋赏花节”,通过打造大面积连片的油菜花田与荞麦花田,形成“金色海洋”与“白色星河”的视觉对比景观,全方位满足游客沉浸式拍照与赏花需求。大连老码头景区推出“老码头景区海上游大连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嘉年华”,创新采用海上直播方式开展大连海上风景游览。

  沈阳市皇姑区山河里微醺嘉年华活动汇聚了数十家美食店铺,既有传承技艺的本地老字号品牌,也有引领风尚的新潮网红美食,为游客打造多元化的美食文化体验。丹东李园举办“层林染秋意,游园拾雅趣”金秋赏玩季。

  沈阳玖伍文化城创新推出《潜伏风云》沉浸式夜游互动体验项目,成功打造东北地区首个以“百年商业体+场景即线索”为特色的沉浸式剧场,通过场景还原与角色互动,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娱乐体验。鞍钢博物馆人气爆棚,单日客流多出平时近4倍,成为我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亮点。大连东关街28号院精彩上演沉浸式互动戏剧《老酒馆》及系列互动游戏,让游客在富有历史底蕴的建筑环境中感受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来源:沈阳日报)

  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落下帷幕。10月8日,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机票、用车等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酒店、线路游、门票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4.6%。

  长假的游玩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通行费的政策拉动下,自驾游用户规模进一步拉高,飞猪数据显示,辽宁的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约60%,其中乘坐飞机/高铁落地后再租车自驾的趋势尤为明显,机场、火车站附近的场站租车门店成为这个假期最热门的取还车区域。

  从游客结构来看,飞猪数据显示,1995年至1999年出生的“95后”扛起了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出游的大旗,预订人次占比最高,达到近四分之一;2005年以后出生的“05后”也开始了独立旅行,预订人次同比大增61%,占比也提升最快。大学生们不再局限于就近城市的“特种兵式”旅游,转而探索更多玩得久、体验深入的长线目的地。(来源:沈阳日报)

  走进影院,观看智能电影,与电影情节互动、选择不同电影结局……随着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园落地建设,我国首部智能电影即将上映,这些情景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沈阳正在加速推进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园建设,在国内率先构建智能电影产业生态,以坚定的步伐,向打造中国智能电影产业高地目标迈进。

  近日,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季林一行来到沈阳,与沈阳市科学技术局、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园项目落地沈阳。

  季林介绍,随着世界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与AGI制作软件的持续迭代,有望引发一场颠覆性和革命性的产业变革,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电影即将走上大银幕。智能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行业从传统电影步入互动电影新时代。全新的互动电影生态系统正悄然形成,智能电影产业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项目,而是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光谱数据大模型制作软件工具包等文化原创力创新技术,构建以沈阳为总部基地的智能电影生态体系,涵盖人才培养、创作生产、版权交易与大众传播等环节,形成智能电影完整产业链。”季林对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园项目充满信心。

  根据2025年初制定的战略合作目标,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等项目合作方将以“共同赋能”为核心,推动智能电影产业园落地,深化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依托《人工智能赋能辽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的成果,提升沈阳文化产业的基础实力、人才培育水平以及文化资源挖掘能力。该项目将汇聚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着力开展智能电影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引进十家智能电影产业链企业、培育千名专业人才、带动万人就业。季林说:“沈阳是有着‘中国电影之父’美誉的任庆泰的故乡,这里有望成为中国智能电影的策源地。”

  三方合作的核心内容包括筹建智能电影产业研究院、智能电影创作算力中心,建设中国电影数据博物馆和世界电影智能体验馆,创建中国演员数字孪生版权中心,构建智能电影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建设智能电影产业研究院尤为关键。该研究院成立后,将集聚领域内院士专家资源、国际同行合作资源、国内文化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结合辽沈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策划实施多项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研究。围绕人工智能、超强现实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展开智能电影场景应用的技术支撑与分发。

  季林说:“我们已组成以院士牵头的科研团队,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电影发展的关键技术识别及技术需求研究》和《人工智能赋能辽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为智能电影产业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还将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原创力实验室,填补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

  季林认为,合作方在合作模式、机制上形成了“铁三角”般高度协同、相互支撑的关系,为项目从策划到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体验科技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电影工具包”,为智能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体验科技院士工作站站长刘鉴君是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智能电影专委会主任,他带领专家团队夜以继日投身智能电影发展领域科学研究。

  “当下,我们正在精心打造世界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电影,这将是一部引领电影未来走向的实验性作品。”刘鉴君介绍,这部AI大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攻克了超高清晰、增强数据等多项技术难题,为智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有效探索和技术积淀。

  AI大电影将开启全新的观影体验,观众走进影院不仅可以看电影,还可以与电影情节互动、K歌,多次体验不同结局的剧情,从而感受到“玩电影”的新乐趣。“未来,电影将从单纯的观看逐步进入互动娱乐时代。”刘鉴君说。

  季林表示,智能电影产业园落地沈阳,非常契合辽沈地区的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产业优势。“我们将抓住东北亚合作发展的机遇,打造中国智能电影产业‘国际高地’,为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添砖加瓦。”(来源:沈阳日报)

  近日,我国首座500千伏全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铁岭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座位于辽北风、光富集区的枢纽电站,从核心材料、关键芯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全部实现国产化,标志着辽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能源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铁岭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是辽宁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十四五”初期,国网辽宁电力就投运了首座500千伏永安输变电工程,初步打通清洁能源送出通道。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3月,铁岭第二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与新能源消纳能力。

  据了解,该工程包含500千伏铁岭—石岭线千伏西泉变电站两大部分。线基;变电站本期安装两台120万千伏安变压器,新建500千伏出线回。

  该工程每年可新增清洁能源消纳超3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90万吨标煤消耗,将满足超过200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需求,极大促进辽宁北部新能源建设,为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和“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西泉变电站系统示范应用了16类原创技术成果,成功解决新能源电网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难题,显著提升辽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上限。

  据悉,这一项目不仅获批国家电网公司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更成为全国同类地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的“辽宁样本”,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题方案。(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