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顶级区块链游戏娱乐平台,支持USDT、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支付。畅玩去中心化游戏平台,体验公平透明的区块链游戏应用。立即加入,探索丰富的USDT支付游戏平台,享受安全便捷的加密货币娱乐!
10月上旬的一天,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的一个洗手间里,上班族小吴惊讶地发现,可以用热水洗手了。在她记忆里,往年都是在供暖前后,也就是11月中旬才会有商场将洗手池供应的冷水换成热水。而今年,这个时间几乎提前了一个月。
当天,北京下起了小雨,最高温度13℃。而这样的温度和湿度已经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据国家气象局,秋季以来,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9月1日—10月8日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
在北方下起了连绵的秋天冷雨时,南方却迎来了罕见的持续三伏天。也是因此,许多北方人在国庆中秋假期或十月的休假行程中,都将目的地定在了南方城市。“没有想到这边这么热,在外面每玩一天,衣服都湿透好几次。”10月11日开始了浙江温州、丽水两地度假之行的李莉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出发之前,她所居住的北京只有十几度,而当地的温度高达34℃。几天的行程中,她回到了那个刚刚过去的不穿防晒衣、不涂防晒霜不敢出门,走在路上得靠冰饮料“续命”的夏天。
将近20℃的南北温差,在历史上也属罕见。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综合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型等预测,进入10月下旬,随着东亚夏季风的撤退,西太副高强度减弱,目前这种“南热北凉”的极端格局将趋于结束。
9月30日,她从北京回到老家洛阳,发现整个城市都因为过去这个月的连续下雨变得湿漉漉的,而天气预报显示,8天国庆假期中,洛阳每天都会下雨。于是,她和哥哥、妹妹临时决定加入十一旅行大军,带父母去普陀山游玩。
10月2日出发时,洛阳下着小雨,她穿了冲锋衣、衬衣和背心三层出门。原本没有出行打算的她是带着一箱长袖上衣和长裤回家的,完全没料到普陀山能达到35℃的高温。从朱家尖机场一下飞机,她就脱了外面的两层,只剩一个背心。游玩的几天里,她几乎都在跟妈妈“共享”夏日的短袖T恤。
事实上,文茜去年国庆假期的后半段也去过普陀山。在她记忆里,去年的普陀山是灰蒙蒙的,一直下着雨,气温也偏冷一点,需要穿个外搭才行。而今年的天气却异乎寻常地热,她在岛上待了一天,买了杯冰美式,拍个照的工夫,饮料已经“热出了汗”。并且还非常晒,不仅路边很多小贩卖防晒帽、扇子,晚上她回到酒店发现,她竟然晒出了一个消不掉的“颈圈”。
但也有一些意外的惊喜。10月3日晚上,她在舟山渔政码头拍下了“佛光普照”般的绝美晚霞,当地人告诉她,那是平时一年也见不着一次的美景。
国庆假期后错峰休假的王静,则有更充足的时间为她的西南之行做准备。作为一个河北人,她明显感到了最近北方天气的特殊:10月4日从北京出发回老家时天气还挺热,7日回来后很快就迎来了降雨和降温,简直“一夜入秋”。但因为之前制定了南下休假的计划,在8日收拾换季的衣服时,她特意留了几件夏天的轻薄衣物,比如速干T恤、吊带背心、长裙、开衫、玛丽珍鞋等等,想要多拍一点美美的照片。
“选择贵州,一方面是想在入冬前去个气候更温和的南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错开十一高峰,安静地享受自然风光。”在王静的计划里,马岭河大峡谷、黄果树瀑布等户外景点都是主要的打卡点。一到贵州,曾经在深圳住过三年的她就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气息,那种出门走一走就出汗、身上黏黏的感觉又回来了。她和同行的五个人基本穿着短袖和薄长裤,随身带一件薄外套,怕山里早晚凉。白天在外面走热了,就把外套脱了系在腰上。
“如果早知道这么热,我是肯定不会选这里的。”国庆假期带父母自驾游江浙的小周,发出这样的慨叹。
8月底9月初,在北京工作的小周就和父母商量好了国庆自驾出游的计划,打算去桐庐、湖州、苏州、常州等地游览。“本来我预期那边至少也进入秋季了,温度不会那么高的。如果之前知道温度在30℃以上,应该是不会去的,尤其是带着父母去。”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更为失策的是,因为9月30日从北京出发时天气还比较热,目的地长三角更是热上加热,小周并没有带太多厚衣服出门,完全没有想到北京的气温能在短短8天里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和南方的温差达到20℃以上。回到北京的那天是假期降温最严重的10月8日晚上,天下着雨,小周将身上所有的短袖都套到唯一一件紫色防晒服的外面,把脚上的袜子也拉高了,还把防晒服所有的拉链都拉得紧紧的——只不过这次不是为了防晒,而是防风。
同样选择了长三角的李莉,也被南方的高温震惊了。她先到温州,一下飞机就觉得闷热异常,赶紧换上了夏季衣服。在出行之前,她特意看了温州的天气预报,留了一些夏季衣服。不过到了之后,发现还是出乎意料地热,“像是又回到了北京的三伏天,甚至更热。”她说。
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更舒服一些,因为经常下雨,早晚温差大一点。“今年南方的气温确实太高了,丽水这里还算可以,广东、深圳的天气简直让人喘不上气来。”在丽水云和梯田景区游玩的时候,她听到了其他游客的聊天。
更令仍在旅行中的李莉担心的是,未来几天北方气温再次出现了骤降。10月18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出现降温河北北部局地降温幅度达10℃至14℃,华北多地出现了今秋以来的最低气温。尤其是北京,夜间最低温度甚至低到5℃以下。
“来时一夜入秋,过两天回去恐怕就直接入冬了。”李莉想,她来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厚外套,所以她的打算和小周一样——将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短袖T恤、长袖卫衣、冲锋衣叠在一起,希望能暂时抵御寒冷。
事实上,导致今年秋季南北方出现“你在北方裹棉袄,我在南方露着腰”的极端气温反差的“元凶”是同一股力量——副热带高压。章大全解释,今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脊线位置偏北、西伸脊点偏西,这一特征从夏季持续到秋季。强大的副高引导其西侧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北上、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降水。另一方面,副高主体控制下的江南、华南等地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导致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增温明显,气温异常偏高。
人能“向阳向暖”移动,庄稼却不能。这种极端天气不只影响了人类生活,更为秋收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显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秋收秋种时段,东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秋收作物进入成熟收获阶段。受降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土壤过湿持续或加重,部分农田渍涝风险较高,秋收秋种作业受阻。
两部门建议,上述地区应避雨抢收成熟作物,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降低发芽霉变风险;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适时秋播。而在南方,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江西东北部土壤缺墒将进一步发展,需注意造墒播种油菜,促进正常出苗。
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也在“与天争时,和雨赛跑”。例如,河北省气象局与当地国网分公司联合会商,为粮食烘干企业提供全方位电力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霉变和损耗;山东派出16个督导服务组,分赴各市县开展秋收秋种督导服务,其中包括16名气象业务及管理人员,指导种植户抢抓天气窗口及时开展秋收秋种;河南省气象局还联合省级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与3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进一步完善农田渍涝、连阴雨天气等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指数体系,重点强化关键抢收窗口期预报,每日滚动发布全省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这种“四季紊乱”的极端天气是否会更加频繁?章大全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夏季不断延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研究显示,随着哈德来环流向极地扩展,西太副高有增强、北扩的趋势,高温热浪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将会上升。同时,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大气水汽含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也可能增多。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将导致全球气候“旱的更旱、涝的更涝”。